股票怎么杠杆 四野能在东北站住脚,苏联人功不可没?
问题的关键
东北人民自治军(即四野)在进入东北,扎稳脚跟的过程中,苏联人贡献了多少力量?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普遍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苏联大大地帮助了四野,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军火库等。另一种说法是苏联只拔了几根毛,抠抠缩缩的,并没有实质帮助到四野,甚至他们还拆卸了东北工厂的大量设施,生生从东北的土地上掠夺走了约合8亿美元的资产。
苏联人到底帮了我们多少?要搞懂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应该先问另一个问题:苏联人有没有必要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能使他们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如果我们找不到苏联人帮助我们的动机——尤其是出于捍卫其国家利益的动机——我们就很难理解这一整个问题。
展开剩余84%我们知道,苏联人并非纯粹的国际主义者,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把苏联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的,尽管他们还有一套把国家、民族利益和共C主义、国际主义理想结合起来的说辞——“莫斯科的利益应该是全世界共C主义者最高的利益”。
扶共抗美?
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苏联政府以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分”,东北将交由国民政府接收。
该条约的签订,意味着苏联承诺会把东北转交给国民政府,而不是其它任何组织,比如八路军新四军。
但是通过苏联人和八路军一系列较友好的接触,却使毛得到一个判断:“外交是外交,D的关系是D的关系”,他相信,我们可以“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红军把东北正式交给国军前的这一段时期,抢占先机,造成我军控制东北的既定事实。
8月29日,他在《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的指示》明确指出:“我在东北的活动只要不影响苏方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将采取放任态度,我有机会争取东三省和热察。”
毛之所以有如此自信,除了双方在意识形态、组织等方面天然亲近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当时美国人已有登陆中国沿海的计划,而这是苏联绝对不能允许的。
在斯大林看来,只要美国人进入远东,苏联在远东将永无宁日,他必须保证在东北没有任何除中国和苏联外的第三方势力。而国民党和美国显然不认同斯大林的观点,他们提出东北应采取“门户开放”的政策。
为了不让美国通过国军进入东北,苏联同意将我军引入东北,甚至寄希望于让我军独霸东北,这便是苏联在东北的一系列政策背后的逻辑。可以说,苏联抗拒美军进入东北的决心有多大,它给予我们帮助的必要就有多大。
苏美角逐
事实上,回看苏联这一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调整,后面都离不开美国人的插足:
8月17日,郭天明、刘道生的12分区在张北一带被苏军缴械,之后14分区之北进支队又被当成土匪全部缴械。可以看出,此时的苏军对我并不太友好,至少双方没有达成足够的默契。
但随着美国将要在中国沿海登陆消息的传出,8月31日,16分区曾克林部受邀和苏军一起攻打山海关,之后曾部被允许开进沈阳,还被允许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卫戍司令部。根据曾克林后来的回忆,这是“斯大林、莫洛托夫来电报”的结果。
苏军不仅让曾部接受了大量的日伪装备、工厂,还把沈阳附近一座最大的军火库交给他保管。
在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到达山海关后,苏联人为他举行了一场欢迎仪式和联欢会。根据胶东军区吕易将军的回忆,苏军承诺他们将不干涉八路军在农村的活动。
毫无疑问,苏联这么做是有外交风险的,在遭到一些抗议后,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9月14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代表贝鲁诺索夫在曾克林的陪同下去了延安,他婉转地转达了苏联方面的意思:在苏联红军撤出之前,国共的军队原则上都不应进入东北,即使已经进入,也应该退到红军的占领区之外。
苏联人表面上强硬,把曾克林的部队“赶”出了他们占领的区域,但是实际上还是倾向于让八路军占领东北。私下里,贝鲁诺索夫提出只要不用八路军的名义,不与苏军接触,苏军不会干涉。他甚至表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希望能有个代表去东北与他就一些问题进行近交涉协调。
了解到苏联的这种态度,毛等领导不仅对曾克林部被“赶”走表示理解,而且显然还受到这种态度的鼓舞。
在和苏联代表谈话后,东北局被迅速组建起来,书记处下令调100个团的干部迅速开往东北,再从延安调数千干部前往。毛在重庆也指出,新四军的江南各部也应及早准备北上。
9月30日,美军在天津登陆;10月1日,美军在秦皇岛登陆,这两件事显然又刺激了苏联。在10月3日的《东北局致中央电》中,东北局转达了苏共z央军委某委员带来的斯大林的建议,这位委员说我军不应让出南满,只保留背靠苏蒙朝的东、西满部分,他说这是没有摆脱游击战争观念的体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山海关部署15万兵力,在沈阳部署10万,牢牢把控住东三省的南大门,不让国军进入。
苏联力主我军不应放弃南满,“东三省的人力财富主要在南边,又是门户,把这里掌握了,北面还有什么要紧?”看起来苏联的态度比我们还激进,比我们还要着急,他希望我们迅速占整个东北,而不是部分东北。
东北局的同志表示我军装备不足,第二天苏联方面就表示,愿意将沈阳、本溪、四平街、长春、哈尔滨等地的能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交给东北军。东北局的同志说目前我军尚无能力完全接收这些装备,苏联表示愿意代管一个月,等部队到了再移交。
东北局大为兴奋,立即给中央发电称:“下最大之决心,立即从各区抽调30万主力,于一个月内赶到……宁可牺牲其它地区,即使化为游击区,即使是暂时的丧失都值得。”中央回电:“30万办不到,一个月可有10万到达冀东和东北……”
10月下旬,美国人运送国军在大连登陆遭拒后,开始公然帮国军抢修铁路,并武装护路。苏联为此大为光火,作为报复,他们在24日搜查了国民党在吉林的机关,并封锁了东北行营。
苏联的态度在此之后更加鲜明,在10月25日的《东北局致中央电》中,东北局转告中央说苏军代表鼓励我军“现在应该以主人自居,放手些干”,并同意将所有的兵工厂、武器弹药、工业中心统统转交;如果国军敢在11月15日苏军撤出前,发起进攻的话,“苏将协同我打击”。
电报还提到,苏军已将抚顺某军火库的300万发炮弹、一个日军航空大队和全部人员都交给了我们。
显然是在苏联更强硬的态度的鼓励下,10月27日,两艘运送国军的美舰在葫芦岛登陆时,遭到了李运昌部的武装抵抗,后被迫离开。这是我军武装抵抗美蒋进入东北的开端……
根据曾克林回忆录《戎马生涯的回忆》记载,在此后数批军火通过葫芦岛等港口向山东输送了至少500万发子弹和炮弹。
1946年,更多的武器开始更频繁通过山东转运至华北,据说仅7月一次就往山东运送了100多车皮的弹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奎松指出股票怎么杠杆,毛一生对斯大林有诸多怨言,但是他从未在东北问题上抱怨过斯。他认为,在我们建立东北根据地的过程中,苏联红军暗中给予了很多帮助,并且还给予了我东北和华北军队“足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
发布于:天津市